妙镜

十袭珍藏,但誓传家而永寳

再议微信公众号

2017-01-17


题注: 题名再议,是因为前文糟糕的微信里,提过相关的只言片语

作为微信公众号的读者,我常常心态复杂。有需要订阅的理由,也有取消关注的冲动。


大有可为,新时代的平台

公众号应该长什么样子? 公众平台刚刚推出时, 微信官方和前来尝新的创作者, 都没给明确定位。 但随着其功能一步步扩充, 起码许多人都相信着,这个手机上新生的,依托腾讯影响力的广阔平台,一定能许诺他们光明的未来。直到……

微信新推出公众号那会儿,我相当看好其前景。作为低门槛的 UGC 平台,它既可作图文的展馆,又提供服务的接口。于供于需,都方便。用户与亲友联络之余,可以随意读点小文章,也能顺手定个微信闹钟,或者记上一条语音记事,而无需切换APP,真是极大的便利。

我还记得有回拿着大板子, 兴致勃勃地向身边人演示怎么使用公众号“经典名著”,内心满是对一个新时代的期待
(简单说,用户通过给“经典名著”发消息,实现典籍内容的查询, 继而点击链接, 转到网页阅读)。

当时确实也有许多人, 比如 “小道消息” 冯大辉, 察觉到公众号蕴含的潜力不可限量。 以及大约那时我的确看见了智能机上, 微信生态挤占APP, 以及wap的未来。
(p.s. 目前,“经典名著”已“死”。尸骨还在,最后一条消息发送于2013-03-24, 您大可通过搜索 id “jiangdianmingzhu” 发掘考古现场)

回过头来看。 个人最看好的“交互型应用”,没能在 微号圈 铺开. 而官方野心不死,又将接力棒交给 更恶心 的“小程序”; 而我后知后觉用上 Telegram_bot,反而真正实现了这一伟大的愿景。 (虽然国内鲜有人知) 201710更新: 在我等 tg 爱好者不懈努力下, 加上某国网络管控加强, 赶跑了一大波内容生产者, tg 在中文语境下, 已经比较大众了

公众号应该长什么样子? 最初谁也没给出的答案,今时今日, 也就是全民营销时代, 套利者给你当好榜样。 但见那——
“自媒体联盟”盛衰,灰产的xjb刷,额,这些离我们普通人有点遥远,我也不了解。但即使你处于转发链最下游,仍可冷暖自知。

闭关锁门,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后

Wechat is guilty. iOS is, too. So is Facebook.

对创作者来说,把自己生产的内容,全权托付到一个与外隔绝的基础媒体设施上,无疑是极为不智的;对读者而言,在表现糟糕的“特制专用浏览器”下欣赏和阅读,怎么可能有良好体验。尤其这些信息还难以检索,难以引用。

如果您真认为微信很好用,不妨看看这两篇文章: 微信——事实上的局域网告别微信。 讨厌微信的很多人中, 李如一的论述应该能代表他们大部分的想法。 个人感觉,前篇陌生语境又多,揭发力度不强,遂补充如下:

如果一个人整天都在玩微信,他会感觉微信就是互联网。(即使他没有错过web时代与wap时代。)
如果一条泡在玻璃缸里的咸鱼,与贝蚌耍,借珊瑚栖,乘水波浪,日复一日,同样会误以为鱼缸就是海洋。

听了Open Web and Open Mind这期广播,我才明白什么叫互联网的开放精神, 以及Facebook、微信之流怎样“作恶” (be evil) 。
正如早三年前,徐文浩作的微信公众号是一种历史倒退 所述

公众号有一个根本性上的问题,就是对于陌生的内容,你不再像blog那样,有非常低的获取成本。在blog世界里,如果你需要引用外部观点,给一个link就好了,读者自然可以跟随这个链接看到新内容。如果你需要推荐别人的blog,也给一个link就好了,我有很多blog都是从别人的友情链接里看到的。甚而有之的是,如果读者需要和作者互动,读者留下的comments是可以再被其他读者读到,有大量订阅的blog,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社区。事实上,blog世界的整个内容体系,在默认情况下,是完全开放的。在这个完全开发的体系下,所有的内容都是可搜索,可索引的,如果再加上feedly,google的快照这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,所有基于blog发布的这些内容,或者说“知识”,变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产,即使你的blog hoster倒闭了,你也很容易从feedburner中找到你的历史文章。然而,在微信里,这些本应该成为共享的信息,难以检索,只存在于某个特定商业公司的服务器上,读者和读者之间无法再建立社区去交流。于是,虽然每个人随身都带着智能手机,都能够安装微信,但是实际,我期望能够获得的信息更难获得了,我非常难从已经阅读了的内容,再去扩展获得新内容。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,不再是公开、共享的互联网,而是某个商业工作的独有协议的一个软件。这个事情,对于腾讯来说,叫做“抢占流量入口”,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本身来说,自然是有利的。但是对于所有使用互联网去工作,获取信息,交流分享的人来说,是根本机制上的倒退,让大家拱手把信息发布的渠道,从一个零成本,人人可行的状态,交由一个商业公司去控制。

是凭通行证才能进入城堡,也是戴上翡翠色护目镜才能游览的国度。
我们丧尸自由,也许是因为本来没那么多人在乎它。

内容为王,无可辩驳的真理

面对辣鸡满天飞的公众号生态,一个订阅量500左右的奇葩,笑看满屏破百的小红点,淡定地放弃了治疗。

另一方面,传播的内容渐渐变质

再到后来,不少博客写手开始转战到了微信公众号,很多文章用微信直接阅读,体验也挺好,于是阅读公众号成了我当时新的阅读方式。然而好景不长,很快公众平台就被一堆营销号攻占,一些写手为了圈钱,写作质量也大幅下降。我开始慢慢取关公众号,并且意识到了一个问题:大多数的文章都是没有价值的,或者说远没有自己想象的有价值。很多文章都是东拼西凑来的,能引发思考的凤毛麟角。

btw, 高翔及时弃坑,喜大普奔。我呢,就比较悲剧了。以前订阅100个上下的时候,攒一周小红点,最快也得花一下午 + 一整晚才能刷完。而现在,即使刻意精简,还是关注了500个左右。我能怎么办,我也很绝望呀

目前公众号的生态和模式已经非常成熟非常茁壮。到底怎么样, V站 murmur 说得非常实在:

微信公众号除了真的企业政府开的是应用外,多少在盗抄、传谣、造谣、鸡汤,简直是造谣传谣对原创作者版权侵犯的主力军。

顺带一提的是,不能怪监管不力,如此封闭的体系才是滋生歪脑筋的乐土。

此外,什么文末画风突变广告,标题党,震惊部,高呼「南海是中国的」,骗赞骗关注骗打赏,啦啦啦,这些套路你们应该比我熟,不必多说。以致滥用表情包/影视截图/动图的排版,看上去其实也无可厚非,甚至有点可爱呢,即使给内容注水,顺便刷掉观众的手机流量的行径, 又有什么大不了的?

推送大师们神通无算,小生不忍击节称赞。

然而,总有些心水的内容方,更偏爱微信推送。可悲的是,无论媒介、平台如何如何,世界终极真理永远是内容为王
假设促成人间美好、大家幸福、世界大同的奥义,恰好藏在粪坑或者下水道里,那也总有仁人志士会不顾形状的糟糕、手感的黏糊、滋味的难受,大口大口地,把奥义之精华统统吸收干净。 片甲不留